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
学院电话:0851-83613335
招生电话:0851-83606673
0851-88308990
微信公众号:rwkjxy2001
更新时间:2021-10-23 14:43:00 | 来源:人文新闻中心 | 作者:人文科技学院 | 点击数:7,153
民族首先是一个群体,是一个在特定环境下生存,与周遭生存环境长时间互动与妥协,逐渐生成独具特色生活模式的一个群体;而这一群体一旦生成,就逐渐演变成一个想象共同体。
——贵州民族大学副教授王国超
10月22日14:00,在我校大学城校区自信楼114教室举行了“论民族文化传承学前教育行动路线”讲座。我校特邀贵州民族大学王国超副教授作为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本次讲座由学前教育杨珂老师主持,他对王国超副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王国超副教授的学术成就。
王国超副教授
讲座开始,王国超副教授介绍了本次讲座的主要内容,并简述了民族传承与学前教育的关系。随后,王国超副教授从民族文化传承的本体阐释、意义重解、学校限度、学前路向四个方面展开讲解。
王国超副教授在讲座中介绍了民族与文化的关系。民族与文化两者不可分离,人类在社会生产实践中创造了文化的同时,也创造了民族,民族须以具有某种特定的生活模式为基本前提。他提出:“文化本身就是人的特定生活模式一切表现。文化都是民族的、民族是文化的载体,民族是文化的民族、文化则是民族的文化。
讲座现场
接着,他向同学们阐述了民族文化传承限制的主要表现以及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他认为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传承主体的狭窄化、传承内容碎片化和传承行为功利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学校教育与文化传承之间存在内在文化差异。
讲座现场
讲座现场
王国超副教授剖析民族文化传承在学校限度的原因,以及解决方式。王国超副教授认为,民族文化传承的最大问题是“教育竞争”,及应试考试。他讲到:民族文化,就其实质而言,就是一种生活模式。而作为一种生活模式,最好的传承实践是参与到真实的生活世界之中,亲身去体验生活的真实,与民族文化染色体互动,激活文化情感。因此,民族文化传承只有在以生活体验性为主要教育方式的学前教育场域之中,才能有效调动幼儿的文化情绪情感,由此驱动民族文化传承形成良性循环。
讲座最后,王国超副教授简单的概括“民族文化传承要坚守‘教育学立场’;民族文化传承,要谨防‘文化相对主义’;学前教育与文化传承以‘联动共生’为目标”,并对同学们寄予了希望。
至此,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文字 | 陈云梅 喻韦珏
图片 | 吴青囿